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2017年已经过去了。回顾我在这一年来的工作,可以说是受益非浅。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下面是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省农业厅春季农作物田间管理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精神,发挥农业部门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农业生产服务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莲花县农业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2017年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以“科技入户进园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主题,组织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抓住春季时节,将农业科技送进千家万户,进园区(基地)和企业,培养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深入扶贫村开展“党建+科技帮扶”活动,打好扶贫攻坚战,现将2017年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情况。在市局综合技术服务小队共同参与下,组织县、乡两级技术干部举办送科技下乡25场,此次活动分三个送科技下乡小组,通过集中开展咨询、培训、手把手指导服务、宣讲、赠送农资、新品种和新机具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服务和接待农民人次达11260余人,发放了《莲花县2017年农作物主导品种推介》,《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早稻育秧技术》,《高致病情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家明令在农产品中禁止限用农药》等20多个品种资料共计6万余份;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基地、新型农民培育对象开展技术指导;围绕县精准扶贫工程—“房前屋后栽种摇钱树”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指导;为积极推动三个挂点村扶贫工作,组织全局专业技术员走访三个村的贫困户家庭,对贫困户家庭情况、至贫原因、能力状况、发展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和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每个技术员根据扶贫对象具体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送科技下乡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种养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经营方式,为农业增放,农民增收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活动中遇见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为农民谋实利、做好事,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的光荣政治任务。为此,我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按照省、市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把工作目标分解,做到“三个落实”即落实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各相关业务站,提前谋划,精心编写各类技术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全局各部门和全体农技人员通力协作,确保了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正常开展。
2、技物结合,分类指导。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的生产过程,加之受自然环境影响,农民经常会遇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组建专业结构齐全的科技小组,并组建专家队伍,实行县级农技员包乡镇,乡镇农技人员包村、包示范户,产业覆盖到每个行政村、示范户,包基地,各小组按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实用技术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到村到户开展粮、油、菜、果高效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机保养及实用技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有理论和重实训。活动过程中,为农民开展技物结合,针对去冬年初我县油菜生产受低温阴雨影响,为农民赠送化肥、农药、硼肥、水稻种子,达26万元,发放果树苗620万元,现场指导农民降低田间湿度,病虫害防治和增施硼肥,为降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我们把送科技下乡与当地实际情况、当前需求相结合,在春耕备耕期间,根据各个乡镇产业分布特点全县农技干部认真做好调查,掌握农民的科技需求,种植意向,为今后的服务工作提供依据。一是抓好早稻集中育秧。县农业局组织技术员包乡镇、乡镇农技指导包村;开展以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育秧主体,形成“一点两人”,为早稻集中育秧提供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农时做相应的现场演示,增加农民感性认识,使农民易而接受。二是实施科技增粮行动,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积极向农民推荐新品种、“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新技术。三是实施产业扶贫,根据困难户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扶持计划,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四是开展农产品安全标准化指导行动。向广大消费者和农户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名单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宣传资料,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和消费意识,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生产基地的产品检。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粪污治理,确保每个养殖场达到环保要求,深入农业基地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废液“猪—沼—菜”、“猪—沼—果”等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六是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全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高洲乡新增1300亩种粮大户一家,在升坊镇石江村新增300亩设施蔬菜、瓜果基地一家。七是积极服务千家万户房前屋后栽“摇钱树”工程,我局组织全局系统专业技术员以及退休技术干部指导农户挖穴、栽种、浇水、剪枝等,确保果树苗木成活率。八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员深入农业基地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农民创业基地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服务于春耕生产、保护农民利益,我局执法大队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维权保春耕活动,加强市场巡查,检查了全县100余家农资经销店,抽取种子样品52个,对不合格的种子立即封存,查处未审定品种3起,数量450公斤。并在重点乡镇设立样品种展示点,介绍农民如何识别真假农资,如何选购农资产品等多项内容,增强农民维权意识。
科技下乡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手段,2017年农业送科技下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县农技干部辛勤工作下,圆满完成了任务,我局将以服务“三农”这个主题,毫不放松,把送科技下乡坚持为常年下乡,创新服务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稳中求效、创新求进”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保供给、促转型、培主体、保安全、增活力、促和谐的目标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据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148.9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效益略降。据预计,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08.77万亩,比增 ……此处隐藏6554个字……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生猪、奶牛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扶持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推广牛、羊优良草食动物品种;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促进畜牧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稳定“菜篮子”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服务指导,落实扶持政策,确保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四是稳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办理好市人大关于荔枝龙眼产业的重点建议,推进冬种生产量效齐升,力争2017年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总产值70亿元以上。
(二)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六化”建设。坚持以“产业、装备、科技、品牌”为抓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培育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同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市级示范社20家,培育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二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8 万千瓦,农机原值达到11亿元,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2.33%,推动全市水稻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粮食烘干、饲料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四是推进农业品牌化。重数量和保质量并举,确保“三品”认证数量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要求。利用“一网一刊两微”信息平台,加强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引导、培育、打造更多知名农产品品牌。五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完善市级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六是推进农业生态化。做好世行农业面源污染第一批牲畜废弃物治理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新项目建设;力争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90%以上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任务;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验示范,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年内推广施用有机肥310万亩以上、秸秆还田128万亩以上,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110万亩以上。
(三)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保护基本农田、改善耕作条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基,修水利、搞设施、抓示范。一是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确保在3月底前完成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谋划推进2015年度16.12万亩高标农田建设。二是抓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12月底前完成2013年度6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任务,2014年度7个总面积4万亩的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惠城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三是抓设施农业建设。力争新增设施农业建设面积1000亩以上,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5-8个,引导一批农业企业重点在节水喷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大棚等方面取得突破。
(四)围绕提升“舌尖上的安全”,抓好质量安全建设。坚持生产、监管两手抓,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其体系建设。以办理人大重点建议和政协提案为契机,加快推进建设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和建立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强市、县、镇三级农检机构建设,推动龙门县顺利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督促仲恺区农检中心抓紧开展认证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全市所有县区农检中心全部通过省级认证。全力以赴,迎接农业部、省农业厅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以及省厅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市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考核工作。进一步扩大抽检范围与数量,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二是强化农业执法及其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资市场秩序。落实农业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理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加强市级农业执法机构队伍建设,督促县(区)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五)围绕开创现代农业新格局,抓好农业创新。大胆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拓展农业的基本功能。一是鼓励发展智慧农业。鼓励支持农业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生产,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遴选1-2个试点,打造农业信息化示范点。二是打造创意农业。引导支持农业企业拓展新的产业形态,通过农民画、畜禽艺术品、水果雕刻和植物微景观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围绕培育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鼓励支持博罗航天农业观光园、永记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带动农家乐、民宿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既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享受乡间情趣,又可住宿、度假、游乐的去处。
(六)围绕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抓好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重点抓好春秋两防工作,确保全市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二是强化重大植物疫病防控。认真办理红火蚁防控重点建议,全力防控红火蚁、柑桔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植物有害生物疫情,力争全市红火蚁防控覆盖率达55%以上。三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力争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6个,示范社8个。四是落实政策性涉农保险。在推进原有的六项涉农政策性涉农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荔枝、龙眼、香蕉和木瓜等4个水果种植保险。
(七)围绕增强农村社会发展活力,抓好农业农村改革。紧紧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先易后难,尊重民意、确保稳定原则,全面铺开、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权能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大亚湾区、博罗县等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试点。三是推进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八)围绕构筑幸福家园,抓好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以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重投入、强基础、抓示范,建设美丽乡村,构筑幸福家园。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精准识别,确认我市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科学制订《惠州市第三轮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至2018年)》,通过实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继续实施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坚决打赢我市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攻坚战。二是大力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扶持改善老区村生产生活设施等建设项目30个,老区村庄搬迁配套建设项目2个。三是大力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设一批村民活动广场、村内户外道路、小型农田水利、饮水工程、环卫设施、村容美化和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确保第四批2个名镇、20个名村创建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开展第五批1个名镇20个名村的选点工作。抓好博罗、惠阳和惠东三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建设,示范带动一批周边村庄新农村建设。
文档为doc格式